日本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石田彻也的全部画作高分辨率

美术 | 插画 / 作者:米可 / 时间:2022-11-23 /52℃

“好像在别人的意愿里活着,平素,让自己改变,融入环境,但有时又被痛苦和不安侵蚀。”

作者:石田彻也

本期题材选自已逝的日本画家石田彻也(1973.6.16—2005.5.23),他是日本艺术界公认的天才,31岁英年早逝,留下200多幅惊世画作,2006年,作品《无题》在香港佳士得以天价412万港币成交,他是蔡康永、阿信等众多创意人的心头爱,他对现实问题具有敏锐的洞察和批判意识,即使在他去世16年后,他的作品依然能够让人感同身受,他罕见的艺术感染力,直击每个活在现代文明都市的人。


↓ 彼岸 ↓

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诞生了一位沉默的画家,他从小就热爱美术,但是他却迫于父母的压力不得不上一所普通高中。上了普通高中的他充满了对现实的不解与压抑,他不想放弃自己的理想和兴趣,他也不想屈从于父母,于是他大学选择了美术大学的视觉传达设计学系,在这里,他在绘画领域上的天赋得以充分发展,学到了更多可以表现自己思想的绘画手法。


↓ 超市 ↓

在1996年的作品《超市》中,收银台的购物者无助地看着他的手臂变成了传送带,将产品送到收银台。石田经常被描述为超现实主义者,但他的作品作为过去20年的某种警告,一个艺术家以惊人远见看到了如今世界的现状。


↓ 飞不起来的人 ↓

比起那些喜欢炫技、作妖的艺术家来说,他的作品既没有精彩的技法,也没有什么刻意的创新,但他的作品却会一下子吸引住你的眼球。他的作品带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你会惊讶于他那天马行空、匪夷所思的想象力,他的画看起来似乎非常诡异、怪诞,但他的画却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


↓ 分解 ↓

第一眼看到石田彻也的画,你也许会觉得难以理解。但当你仔细欣赏并稍加解读,你就会想到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会想到我们周围的环境,也会想到我们每一天的日常生活。


↓ 公共物 ↓

他的作品从不追求人们广泛的认可,但却让很多人产生了共鸣,可惜的是31岁那年石田彻也就英年早逝,而这因也为他的作品更增添了一份神秘感,在石田彻也逝世后他的作品才开始大放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瞩目。


↓ 归途 ↓

石田彻也意外离世之后,家人在他简陋的单身公寓内发现了51本笔迹,200多幅已经完成的作品,还有对应这些作品的500多幅草图,以及其余12300多幅绘画草稿!


↓ 回收 ↓

石田彻也把对世界、对生活的思考融入作品中,同时他很喜欢把人和各种各样的机器、建筑等事物融合在一起,他的画表达出自己对世界、对生活,以及对当下日本社会整体状态的独特认知,同时也融入了浓浓的个人情感,可以说他用自己的画笔,画出了人类的不安、恐惧和孤独。


↓ 货物 ↓

石田彻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又是什么样的经历才会让他创作出这些诡异、怪诞但又直击人心的作品呢?1973年,石田彻也出生在日本静冈县烧津市,他的父亲是烧津市市议员,妈妈是一位传统的家庭主妇,他是最小的一个,上面还有三个哥哥。


↓ 加油站式进食 ↓

石田彻也自幼就对画画非常喜爱,同时也表现出很好的艺术天赋,但他的爱好却遭到了父母的严厉阻止。


↓ 迷路的人 ↓

其实日本整个社会大部分家庭的观念都比较传统,很多家长都认为,搞艺术一点也不稳定,也不是什么非常体面的事情,他们普遍认为从政、医生、律师才是更好的选择,但石田彻也一心只想画画,在和父母的长期对抗中,他们的家庭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冷淡。


↓ 囚人 ↓

到了高考的时候,父母又一次对他进行了严厉地劝阻,希望他不要选择画画,但倔强的石田彻也仍然坚持了自己的选择,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日本非常著名的武藏野艺术大学,无奈之下,父母只好作罢。


↓ 士兵 ↓

进入艺术学校之后,他似乎有意识地和家庭保持距离,几乎从不接受家里给他的任何资助,他找了两份兼职工作,一份是周末工地打工的体力活,一份是夜晚看大门,所有的学费生活费全靠自己。


↓ 体液 ↓

在武藏野艺术大学,石田彻也的艺术天赋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同时他也表现出了惊人的观察力和毅力,虽然他只是一名大学生,但他却经常认真地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一切,并把这些都用自己的画笔进行极具个性的展现。


↓ 温室 ↓

石田彻也性格沉稳,平时寡言少语,他留给老师、同学,以及周围人们最深的印象就是“沉默、冷静,话很少,也很少笑”,我想这不仅仅是天性使然,也许更多的是和家人常年反对他画画有着密切的关系。


↓ 应酬 ↓

冷静的性格也使得他能够非常客观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并不断地进行分析、总结,最终他把对社会的认知画成了一幅幅“怪异”的作品。

↓ 愚痴 ↓

在石田彻也的画里,他把人画成一个个方形的包裹,又把人装进一栋栋楼房,或者把人和各种冰冷的机器融为一体,无论在什么样的场景中,画面中的人物看起来似乎都在机械式地活着。


↓ 自我决定 ↓

“ 我想把这些感情放到自己身体里消化,然后再以与众不同的方式呈现 ”2005年5月23日,东京「小田急线」沿线的町田市发生了一起电车撞人事故死者名叫石田彻也,31岁,画家他的遗物中发现了近150件未公开的画作和51本创作笔记,灵感草图竟然高达12300多张,他一生大约200件成作,对应了550张灵感草图,草图的直接利用率约4%,剩下的96%都成了“水面下的冰山”。


↓ 抽屉↓

他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大部分都是西装革履的人物,他们表情呆滞、痛苦,眼神空洞无物,看起来就像一个个活着的“行尸走肉”。有不少人认为他的作品难免过于消极,悲观,看了他的画会让人感到有些奇怪和压抑。


↓ 触手 ↓

他的作品不仅画出了人类普遍存在的状态,更画出了都市人最心酸和无奈的一面,但同时也让我们能更加认真地对生活进行思考。


↓ 传送带上的人 ↓

他的很多作品都描绘出了工薪阶层的压力、过度的物质消费以及个人精神的迷失。而这些也都源自于他对社会,以及对生活中种种现象的细心观察和认真感知。


↓ 从居酒屋发车 ↓

同时他的很多作品也表现出对学校教育、人际关系、生存状态等的综合批判,可以说他的画是对现实世界的极度讽刺,在现代工业文明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类社会看似越来越发达、越来越进步,但生存竞争以及人们的生活压力似乎也越来越大,是什么造就了这一切?恐怕这个答案只能是人类本身。


↓ 从啤酒花园起飞 ↓

毕加索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他的作品抽象而富有艺术型。他的画作会让第一次看到的人觉得很离谱,甚至不能理解,但是却有一种魔力,会让人越看越觉得不可思议,作品里的抽象风格让人欲罢不能,光怪陆离的场面和撞色的冲突都会让人眼前一亮。毕加索是西方之光,可是在东方的日本也出现了一位抽象派画家,被誉为东方“毕加索”可是他的画风却让人毛骨悚然。


↓ 大车轮 ↓

一个沉默的“疯子”。人们都说在石田彻也的画里看到了自己的焦虑,也有人说,石田彻也画就是他自己,可是他本人却否决了。石田彻也热爱画画到痴迷,甚至他的朋友平林勇说:无论何时看到石田彻也,他都在画画。在石田彻也笔记本中,除了创作草图、梦境日记,就是零碎的观影记录和招工信息等,很难看见生活的影子。


↓ 待机 ↓

石田彻也对社会现实的洞察,让很多人将他称为“日本的卡夫卡”。他出生于日本第二代婴儿潮,在经济高度成长的丧钟声中长大,在泡沫经济崩溃后的“就职冰河期”中走入社会。也许正是这种不凡的经历,才给了他独特的思维方式。在石田彻也生命的后半段,生与死的主题是他作品的主旋律,不仅他的画面构图越来越复杂、内涵也更加值得人们深思。


↓ 堕胎 ↓

石田彻的一生非常短暂,而且他的作品也成名的比较迟。因为当大家懂得欣赏石田彻的作品时,这位天才已经离开了。关于石田彻的死,一直是一个谜。有人认为是意外,也有人认为他是自寻短见。不管怎样,这位年轻的艺术家,在31岁的时候,就永远告别了世界。不过,当他的作品逐渐面世后,他的死因,似乎更加清楚了。一如网友所言:他的画,其实早早就已有征兆。


↓ 丰田汽车IPSUM ↓

石田彻看到的世界,似乎都是灰色的。他看到了光鲜社会背景下的阴暗,看到了普通工人的艰辛。高度发达的机械文明下,人们都沦为机器的奴隶。他们已经失去了人情味,终日奔波在高楼大厦和机器设备里头。这些冰冷的背景,让石田彻感受不到温暖。糟糕的是,他就此患上了抑郁症。


↓ 复健 ↓

石田彻画中的人,基本都是年轻人。这些本该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没有丝毫的青春和激情,他们和塑料袋、叉车融为一体,和建筑物融为一体,和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日用品融为一体。这些作品的隐喻其实非常明显,石田彻就是想通过这些画作来讽刺现代文明中潜藏的不安。


↓ 复健 ↓

石田彻画中的每个人,都是被动的,他们已经失去了主动性和自由。这些面孔甚至一模一样的年轻人,已经和邮包,公寓建筑,流水线装置,交通工具合为一体。他们甚至需要依靠机器来饲养!石田彻心中的世界,原来如此冰凉。所有的人类,已经沦为机器的宠物,他们都是被控制的人,是冷酷的社会化生物。一如他们的眼睛,空洞而冰冷。


↓ 功能性 ↓


↓ 后代 ↓


↓ 结草虫之眠 ↓


↓ 牢骚 ↓


↓ 转移 ↓


最为讽刺的是,生前,他举办过三次规模不大的个展,参加过十来个群展,但效果很不理想,死后,却被誉为「被轻视的天才画家」、「日本梵高」、「日本卡夫卡」、「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天才」、「惊世之作」……

2006年,日本NHK「新星期日美术馆」多次特别报道、日本最权威的艺术杂志「美术手帖」为他做了一本专刊,各大美术馆也纷纷举办他的纪念展,作品集创下十几万册的销量……

↓ 变成蒸汽机车的人 ↓


↓ 不再使用的大厦里的部长/部员的椅子 ↓


↓ 潮虫之眠 ↓


↓ 鲤鱼之梦 ↓

石田彻也的作品很大程度上引发了大众,尤其是压力巨大的当代年轻人的共鸣,画中人物多以白领工薪族的面貌出现,但被迫卷入了梦魇般的荒诞场景中,石田以骇人的形象对非人性化的制度与流水线工作予以戏剧化的呈现和批判。


↓ 满潮 ↓

日本在1980年代末被《华盛顿邮报》描述为“轻松信贷和投机的狂欢”之后,城市地区的住宅用地价格飞涨,当泡沫最终在1991年破裂时,失业率和破产率上升,自杀率也随之增加。青年人受到的影响尤其大,他们不得不靠低工资养活自己,被统称为“就业冰河期的一代”。“失落的十年”期间,一位日本精神病学家创造了“hikikomori”一词来描述一小部分人,他们拒绝离开卧室,即使是上班或上学,并开始通过借助个人电脑与人交流来取代面对面的互动。


↓ 前线 ↓

石田彻也开始认真地将那个时代的孤独和焦虑转化为噩梦般的作品。从1995年到2005年,他在一家生产零食包装的工厂做着断断续续的工作,同时担任夜间保安。如今看他的作品简直是对现代社会的提前预言——满世界充斥着正在做着大卫·格雷伯在《毫无意义的工作》中提到的狗屁工作,墙裂建议大家看看其中的第二章《狗屁工作的种类》,作者以科学的眼光对狗屁工作进行分类:甚至细化到复合型狗屁工作、次级狗屁工作......


↓ 社长的伞下 ↓

石田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几乎成为当下压力爆表的年轻人和中年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孤独和疏远,每天做着机械重复的工作,过着将今天Ctrl C然后Ctrl V到明天的无望日子。正如石田在他的笔记本上所说的那样,“我脆弱的自我,我可怜的自我,我焦虑的自我。”


↓ 食草龙 ↓

2010年日本NHK拍摄了一部纪录片《无缘社会》,描述的是当今日本正在步入无缘社会的现状。许多日本人一没朋友,二和家庭关系疏离甚至崩坏,三则与家乡也隔离断绝。石田称他作品中的人物是他对别人的痛苦、苦难、悲伤、焦虑和孤独强烈的同情心。


↓ 市场 ↓

看看我们身边不也正在逐渐无缘化吗,公司人的好友都是微信朋友,线上伙伴,缺乏“真实的”朋友。在影视剧中看到的是工作单位同事们打成一片,齐心协力克服万难,但现实中的年轻人有不少“便当男”,午饭自己带饭,打开手机默默在自己工位上吃,边吃边看着手机微笑,而视身边同事如空气。


↓ 水母之梦 ↓


↓ 搜索 ↓


↓ 速度信仰 ↓


↓ 文字 ↓


↓ 物色 ↓


↓ 野生 ↓


↓ 移动的梦 ↓


↓ 再生 ↓

“ 由机器诞出野兽,再由野兽诞出畸胎 ”石田彻也用了超现实的表现手法描绘并讽刺了二战后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给人带来的双重效果,社会环境腐化糜烂,人们变成卑微的零件人不再是人,而是可以物化的劳动力和物品,石田彻也以压抑、黑暗、空洞的气氛为主要旋律,将人融入各种冷冰的物体中,西装革履的上班族,肢体却常常支离破碎,表达出了一种社会将“人”变得“失去人性”的反思。

可是,他变得越来越沉默了,逐渐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减少了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只有画作才是他的朋友,才是他对世界的看法。他用超现实的手法,描绘并讽刺二战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带给人们的双重效果。他的作品多以生活日用品和夸张变形的青年为主,在画作中描述都市青年的困顿与窘迫,表达出现实生活中各种身份的人物内心隐藏的种种不安。


石田的作品曾在佳士得首次东亚前卫艺术拍卖会上亮相,与年轻的村上隆的作品并列。作为日本“迷失的一代”的成员,石田是日本经济衰退的见证人。他最早接触艺术是在1981年,当时美国艺术家本·沙恩(Ben Shahn)的插图在Yaizu展出。沙恩的几件作品描绘了日本渔民暴露在附近美军进行核弹试验的辐射中。沙恩对核爆炸巨大蘑菇云的客观描绘激发了石田“成为像本·沙恩一样的画家”的愿望。


1984年,静冈地方法务局发起了以人权为主题的漫画比赛,石田向该比赛提交了题为“停止欺负弱者!”的作品。石田对人类过度依赖技术强烈反对,作品也预示了他之后短暂职业生涯中最普遍的主题。1993年石田参加了世田谷美术馆的“平行视野:现代艺术家和局外人艺术”,这是日本第一个只关注没有受过正规艺术训练,也没有任何专业艺术界联系的素人展览。


1992年从烧津中央高中毕业后,石田进入武藏野美术大学,并于1996年获得视觉传达设计学位。石田的父母强烈反对他成为艺术家的决定,并拒绝向他提供任何经济支持。


石田和他的朋友于1996年成立了一家多媒体公司,合作开展电影和艺术项目。由于1990年代中后期的日本经济衰退,他们的合作关系很快结束了。石田不喜欢营销类的工作,随后决定开始个人艺术生涯。从1996年到2005年,石田独特的超现实主义风格吸引了相当多的追随者。


1998年10月,荷兰艺术史学家玛丽亚·卡尔登霍芬(Maria Kaldenhoven)在佳士得伦敦举办了西方艺术界首场亚洲前卫艺术拍卖会。两幅石田的油画与两幅村上隆的作品一起拍卖。虽然他的两幅画都没有卖出去,但直接促成了石田的作品在西方和东方观众中的受欢迎程度飙升。


“ 在石田彻也的作品中,看到病态的自己 ”不可否认,死亡加持了石田作品本身的伤感特质,那扑面而来的忧郁、压抑、不安、悲伤气息,直击观者内心,令人感到无比疼痛,这种「痛」以糅合了嘲讽(自嘲)与伤感的超现实主义「石田风格」由画面传递至观者,他的孤独、自我、敏感、困惑、挣扎和绝望,人们在石田的画里看到了自己的焦虑,也有人说,石田彻也画的就是他自己。


806万港币,石田彻也创作于1996年的《运输带上的男人》是他作品目前的价格记录

2007年,上述两幅石田画作分别在佳士得伦敦以53万美元和27万美元的价格售出。检视二级市场,石田也有40+作品的上拍历史,目前最高的价格记录是去年7月于香港苏富比创下的806万港币,作品是创作于1996年的《运输带上的男人》


“ 我所追求的,不是炫耀自己的烦恼,而是对烦恼一笑而过的幽默,我渴望着靠近荒诞。”

▽▽▽

“一旦认识到「他人中的自己」,以往感知到的那些沉重,就失去了意义。

因为我不过是十万、二十万「他人」中的一个!

意识到这点,不觉沮丧,反倒轻松。这就是幽默!”

——石田彻也

看完石田彻的作品,我们完全能够感受到他对这个世界的失望。你认为石田彻的作品想表达什么?你喜欢这种类型的画作吗?

• the end •

—— 致热爱插画的你💙



相关专辑:字母数字节气
相关阅读
排行
十个数字装扮创意线描画图案怎么画 如十个数字作画卡片美图 怎么用数字8画数字创意装饰画图案大全 怎么用数字7从A到Z数字装扮手绘卡片怎么画 简单从A到Z数字作画个性设计画大全 用数十个数字作画手绘画画怎么画 如何用数数字作画装饰画大全 简单又漂亮数字3从A到Z数字黑白创意手绘装饰画图案 数字手绘设计画图片大全 用数字10数数字装扮创意画图片 如何用数字1设计
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