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1一9岁画画大全 漂亮简笔画人物怎么画过程图

儿童 | 儿童画 / 作者:hui / 时间:2023-02-16 /564℃

美术活动需要准确观察对象的形状、颜色和事物的构造与特征,儿童美术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激发其的审美兴趣和学习态度、使儿童学会用双手创造出完全属于自己的作品,还能开发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孩子成长带来的积极影响。
今天为小朋友们分享漂亮简笔画人物怎么画过程图,大家赶紧自己利用你掌握的技巧自己动手试着画哦。


第1步、画出可爱女孩轮廓。


第2步、在基本轮廓填画一些画面。


第3步、接下来开始给女孩涂美美的色彩。


第4步、继续填画出好看的细节。


第5步、继续给女孩涂更多色彩。这幅女孩简笔画画法就画好了,一起看下女孩的涂色效果吧,你学会了么!也可以直接打印基础图形,画出更多效果的填图哦。
每幅作品都把你最美、最值得回忆的影像凝固起来。


很多家长都想通过画画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不知道如何引导,或是按照自己的经验去教孩子画画,以下这类简笔画相信有不少家长都教过孩子。

这类的画看似很简单,但这并不是两三岁孩子会画的画,因为两三岁的孩子只具备大肢体动作能力,手部完成不了精细动作。

儿童的绘画是建立在他自身的思维认知上的,而且受生理特点的影响,不同年龄的孩子会自然地表现与年龄相应的绘画能力。了解孩子的生理发育特点及其对应的绘画能力,保护孩子的绘画天赋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各个年龄段绘画特点的表现,我们就会知道成人或者有些兴趣班的老师都在做拔苗助长的工作,也就是孩子明明还没有达到心理认知特点,但是为了爸爸妈妈的面子或者为了孩子可以达到的水平,来让孩子来画出我们理想当中的作品水平出来,实际是违背孩子的年龄特点的。


建立在儿童认知水平和动作控制能力的基础上,9岁前的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分为以下4个阶段:

1涂鸦期(1.5~4岁)
涂鸦期分为三个进程阶段:无意识涂鸦阶段、控制涂鸦阶段、命题涂鸦阶段 。

2、象征期(4~5岁)
象征期能大胆、独立地按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创造出直觉的象征性图式。由于知觉的不完善并缺乏综合概括能力,描绘的形态多半是粗略的、不完全的,常会遗漏某些部分,如把圆当作头部,头部只有两只眼睛等。

3、概念画期(5~8岁)
概念画期能用线条勾画出平面的二维的物体轮廓。从象征期到概念画期,儿童的绘画表现为三个特征:其一,表象符号的形成;其二,感觉的强调和夸张;其三,主观印象的表现。

4、写实期(8~15岁)
写实期为了力求接近真实,开始用三维立体表现方法。绘画的热情面临危机,由于绘画进步慢易丧失信心,兴趣转移。


1、涂鸦期
1岁半到2岁的儿童只具备大肢体动作能力,不具备手部的精细动作控制能力。因此他们以肩为轴心,只能画一些横七竖八的直线,或者连续不断的圆圈。但这时候创作的圆,因为手部控制能力不足,都是一些没有封口的圆。这些与其称之为画,不如说是孩子的手部运动轨迹。

这时候父母不需要教孩子什么,只给孩子提供软性的蜡笔、安全的颜料,创造一个自由绘画的环境,让孩子自己乱画就是。在这个阶段,给孩子感官的刺激,让他协调手眼脑。

2岁以后,孩子的手部掌控力加强,这个时期的儿童可以控制手指做一些稍微细致的动作,画出有完整封口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闭合图形和放射状图形,可能形状不是很标准,但是已经可以清晰辨别。

这个时期,孩子有了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能够给不同的图形赋予特殊的含义,也就是给自己画的画起名字。很多小朋友会一边画画,一边告诉你这个画的是爸爸,那个画的是妈妈,不过我们仔细看,他们画的形象和所说的不一定有必然的联系。

其实这个时期的孩子,是通过画画描述对世界和自然的感受,作为家长这个时候多去倾听孩子的想法,多去问问为什么,让孩子主动去表达,千万不要干涉孩子画画,更不要教孩子画一些标准的图形,父母最应该做的是欣赏孩子的作品。
【1】无意识涂鸦

涂鸦的第一阶段是随意涂鸦,或者是无控制的涂鸦。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的手部肌肉没有发育好,控制能力很差。他们拿笔的姿势也是不标准的,动作不协调。只会在纸上乱涂乱画。
【2】有控制的涂鸦
这个时候孩子会有意识的用画笔上下,或者是左右来回画。孩子的手、眼能开始协调配合好,能画出波浪线和圆圈。孩子会对自己充满信心,乐与画画。
【3】命题涂鸦

孩子能够对着自己画的东西叫出名称,说出故事。尽管别人看不出他画的是什么,但是他自己能看懂。能把他的动作与想象经验联系在一起。开始意识到所画的线条与实物或自己的经验之间的联系。


2、象征期

4到7岁的孩子,随着认知能力和绘画技巧的提升,他们开始将图形和现实生活相联系,会画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和看见的画面,有意识地把简单的图形进行整合,描绘出和现实事物符合的图形。

比如圆与线条组合形成像人的图形,长方形与线条组合形成像桌子的图形等等。但受限于绘画能力,儿童对于自己印象深刻的记忆部位通常画的比较大、比较细致,而对于其它的地方经常简化。

这个时期的孩子,对色彩辨别的能力也大大的提高,会慢慢注意按物体的固有色来选择相应的色彩来涂染,涂色的线条也渐渐会从杂乱慢慢向均匀与顺序方面发展,家长要注意开始进行专业地指导。
1】早期象征阶段
在这段时间里,孩子的视觉形象感受力有所提高。能用简单的线条画出外形,能把基本的一些形状结合在一起画画。孩子会根据自己的愿望,随意夸大画中的某一部分。比如,妈妈的嘴巴涂了口红,孩子会把妈妈的嘴巴画得特别大。
2】中后期象征阶段

这个时候孩子已经掌握了较多的基本图形和线条的组合。他们能够自己随意的进行组成图案。所画的内容也涉及较广,除了水果、小动物以外,还有一些交通工具等等。孩子所用的颜色也逐渐丰富起来,涂色能力比以前强。


3、图示期

图式期是孩子最好的绘画启蒙时期,7到9岁的孩子会将身边的事物、自己的一些经历,有意识、有目的地以绘画的方式展现出来,可以说是小孩对绘画兴趣最浓的时候,也是想象力、创造力最好的时候。这个阶段,孩子在绘画中的表现方式会出现一些符号化、图式化的特征,所以叫图式阶段。
这个时期的孩子,在作品线条上会更加的流畅、熟练,也会注意基底线的画法,能够根据基底线安排一系列的物体形象,同时会注意到物像之间的大小比例,虽然会把印象比较深的东西夸大,但基本都能看出作品的主题。这时候家长一定要多带孩子去博物馆、美术馆等地方,或者通过画册之类的去引导孩子,这阶段好好培养,孩子以后也就能够更为自如的以绘画的方式表现万物。
1】早期图式阶段
孩子对色彩有了很好的认识,对色彩的明度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孩子已经摆脱了基底线,尝试将整张纸作为地面来表现作品中的形象,构图开始有层次感。但是还不能理解“近大远小”的道理。他们所画的形象基本上能反映主题。
2】后期图示阶段
这个阶段的孩子能够用比较流畅的线条来画出物品的轮廓。孩子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提高,还能够画出一些细节出来。他们开始尝试用立体的方式来表现三维物体。但是会受到技能的限制。孩子的画面色调开始变得协调,内容也开始丰富起来。具有一定的情节。

小结

在孩子学习绘画的过程中,绘画的引导教学尤为重要,需要把握每一阶段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有针对性的教学,这样才能避免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孩子的艺术天赋。


“涂鸦"对幼儿来说,是非常有趣的事情。握着铅笔的手挥舞着拍子,在纸上留下印迹,这时候小孩子一定会高兴地"啊啊"叫。因为幼儿明白了这种能产生变化的乐趣:他不仅能够使用自己的手和脚,还能够用铅笔作为工具在白纸上留下线的痕迹。因为有乐趣,所以,孩子还会一次又一次地"涂鸦",而且还会在墙壁、桌子上等等地方"涂鸦.....而实际上,这种兴趣会成为孩子热爱绘画的原动力!

一岁左右,孩子从在地上爬来爬去,到能够直立行走。这样的话,小手就开始到处淘气捣乱了。十个月以前的孩子,无论手触摸到什么东西都要抓起来往嘴里塞。一岁左右的孩子,则是把抓到的东西摆弄着玩,挥舞、敲打、按压、扔来扔去。当然,一岁左右的孩子,仍然有时会把东西往嘴里放,用嘴来弄清楚这是什么东西。这个时期的孩子,偶尔会把拿在手里的东西当作画画的“工具"在纸上按压,或咚咚地敲打。这种淘气的结果,成就了孩子第一次的“涂鸦"作品。

让孩子多爬行,对绘画有帮助。

孩子能够出现"涂鸦"的行为,首先要能够以肩做轴心,带动肩和手臂上下左右的运动。当手能够做这样灵活的动作时,孩子才能画出清晰有力的线条。但是,如果孩子之前没有充分地做爬的运动,腿和腰部的力量不够,画出来的线就是软弱无力的。身体全身的运动机能没有充分发展起来的话,绘画的能力也不能充分得以发展。所以,孩子的爬行能力和绘画能力是有关系的。

一岁半前,通过手的往返运动涂鸦。

一岁两三个月至一岁半,孩子的手开始能够做以肘为轴心的左右往返运动。手的往返运动所留下的不是水平的横线,而是像半圆的弧线。

肘到手的距离,就是这段弧线的半径。到了这个时期,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眼睛看着别处,只有手在画着点点,而基本上是眼睛一边看着一边画。尽管这样,也还仍然不是有意识地去画。孩子只是觉得,手能像活塞一样使劲地做往返运动,从而在纸上留下半圆形的印迹是非常有趣的事情。当然,孩子仍然会画一些半圆以外的像蚯蚓爬的线,或其他不规则的线条。

一岁半以后,从大的连续的圆圈到小的连续圆圈。

孩子将近两岁的时候,肩和肘开始能够做流畅的协调运动,以前笨拙的圆圈开始变成较标准流畅的圆形。更进一步的发展使孩子以手腕为轴心做运动,就能够画出比较小的连续圆圈了。这种能力,孩子从一岁十个月左右就开始表现出来。这时候,孩子也开始能够做上下往返的竖线涂鸦,手的功能从手腕向手指发展,工具的抓握方法也变得和大人一样了。尽管出现了小的连续圆圈和上下往返的竖线涂鸦,大的连续圆圈和点状涂鸦还仍然继续,并没有消失。从这个时期开始,到孩子三岁,家长应该尽量让孩子涂鸦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一到两岁儿童绘画要点摘要

1、不能区分画和文字的时期,最好不要教文字。

2、不要中途搭话,会打断孩子绘画热情。(由于手的运动能给画纸带来变化,孩子只是因此感到很兴奋和喜悦。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必要去问孩子画画的内容。家长不要再喋喋不休地问这问那,只要在旁边看着就好了。)

3、在孩子动手能力和绘画能力同时发展时期,不要教孩子画物体的形象,不能让孩子受到形象的束缚。如果教过画形象,请立即停止。

4、没有必要给孩子太多颜色,给孩子一种他喜欢的颜色就好。不建议给孩子用尖而细的笔,务必要保证孩子在画画时的安全。

5、给孩子大大的纸,让其在上面自由地去画。

6、让孩子充分活动,到外面去尽情玩。让孩子多玩沙子和水。


两到三岁

1.眼睛追随手的运动。

2.开始试图用语言解释。

绘画要点

1.仍然不能让孩子画脸等形象。

2.妈妈画形象给孩子看也不好。

用指尖来抓。

两岁的孩子已经能够用手指尖来捏东西。“捏”这个动作,不是简单的用手握住,而是要把意识集中在手的末端。这就意味着,手的功能的成熟过程是从肩到肘,从肘到手腕,最后从手腕到指尖。

有意识地看。

把意识集中在手的末端,不是简单地用眼睛去看,而是用眼睛去注视手指末端的功能。这样,用笔画线条时,就能够一边谨慎小心地用眼睛观察着指尖,一边来画画。画画的行为,不仅需要手的功能,还要加上眼睛的功能。因此,孩子不仅能够对比着已经画好的线条和将要画的线条来画画,也能够目测线条的走向。这正是在培养孩子判断未来采取行动的能力。和一岁时相比,孩子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圆圈封口了。

具备了以上所述的能力,孩子的画会变成什么样呢?

到了两岁二至四个月,孩子开始能够画单独的一根线条,即有始有终的一根线条。也就是说,孩子能够把线条连起来,让画出去的线条回到原点。孩子画出来的是一个圆圈。这样能画出封闭的圆圈,不仅需要手的功能,还需要结合眼的功能,才能达到这个技术高度。

两岁半之后,开始对画加以解释说明。

“我要……”“我想……·”的萌芽。

手的功能配合上眼的功能后,孩子开始能够预测、判断所画的线条走向。同时,孩子开始考虑是画长线条还是短线条,横着画还是竖着画,要不要画个圆圈等等,孩子想要画什么的意识开始萌芽。

这种“我要…..”“我想……..”做什么的意识和要求,即使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也非常强烈地表现了出来。孩子不但要自己关电视,自己吃东西,自己脱内裤,自己剥橘子,甚至开始自己考虑使用什么样的方式手段才能够满足自己的要求。例如:孩子想自己脱内裤的时候,妈妈如果动手帮了他,孩子就会气得哭起来,而且非要把内裤穿上然后自己再脱下来。这就是常说的叛逆期的到来。

这样的行为,在绘画活动时,当然也会表现出来。如果孩子想画些什么的意图和积极性被阻碍,孩子就会对这种行为猛烈地反抗。家长应该非常尊重孩子的这种心理:一个人怀着画画的热情想画些什么,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如果这个时候不必要地进行干预的话,就前功尽弃了。

用语言对线条进行解释说明。

孩子两岁以后到四岁左右,开始对自己画的东西以自己对事物的印象加以解释说明。这是通过语言的功能初次达到的能力。例如:孩子画了一个封闭的圆圈,看起来这个圆圈的形状既不是丸子,也不是面包,面包、丸子也没有摆在眼前,但孩子却解释说这是丸子,那是面包。

变化的解释说明。

孩子到了两岁就能够对画的内容进行解释和说明。比如,“这是苹果",“这是妈妈”。孩子能把一个线条或一个圆圈看作各种各样的东西,只需要替换一个词来解释就好了。

但是,从两岁左右开始的最早的解释和说明,在以后的时间里会发生变化。最初,被孩子解释为妈妈的圆圈,当爸爸回来问他“这是什么”的时候,孩子的回答变成了“爸爸”。这绝对不是孩子在撒谎。不过是因为孩子会把画完的画看作那时那刻最重要的东西。越是脑海中对各种事物有丰富印象的孩子,越是有能力把一个圆圈想象成各种各样的东西。千万不要不近情理地告诉孩子:“这哪里是妈妈的样子,妈妈应该是这样的。”不要摧毁难能可贵的萌芽,反而去教孩子画事物的具体形象。

 两到三岁儿童绘画要点摘要

1、没有必要给孩子太多颜色,给孩子一种他喜欢的颜色就好。不建议给孩子用尖而细的笔,务必要保证孩子在画画时的安全。

2、让孩子多读绘本,培养一个脑海里对各种事物有丰富印象的孩子。

3、最好记录下孩子对画的解释和说明,标注上画画的日期。这样可以看出孩子画画的变化,做为孩子的成长记录是非常有意义的。

4、如果教过画形象,最好还是让孩子回到画连续圆圈的时期。妈妈一边和孩子说“圆圈和你一起做游戏呢”,一边画着和两岁孩子相符的圆或连续圆圈给孩子看。


三到四岁

1.从一开始就给画赋予意义。

2.绘画向作为人类的表现形式转变的分界点。

绘画要点

1.仍然不能教孩子画具体形象。

2.要听孩子讲用很多的圆圈和线条画出来的画的内容。

三岁半前,有目的地动手画画。

自始至终给画赋予同样的意义。

两岁的时候,尽管孩子说“这是丸子",如果大人说“不是丸子,是面包吧",孩子就同意大人的说法回答“嗯"。最开始给画赋予的意义,会因为两岁孩子心情的改变或是别人的影响而改变,是非常模棱两可的东西。但是,孩子到了三岁,从一开始就是有意识地去画画,无论是妈妈还是幼儿园的保育员说:“那是面包吧。"孩子都会坚定地回答:“不对,这是丸子。“这是因为从一开始,孩子就已经决定了要画什么,他是有目的地动手画画的,最终把他画出来的东西当做什么是不会改变的。画画前孩子就已经给画赋予了意义。

在此之前,孩子是先动手画,然后再解释说明他给画赋予的意义。而到了三岁,孩子脑海里首先浮现想要画的东西,随后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画画。尽管还不能画具体的形象,但孩子把圆圈当作要画的东西,一个又一个地画着圆圈。

三岁半后,用许多圆讲述。

日新月异地发展的三岁儿童。

到了这个时期,孩子特别喜欢玩情景模仿游戏。模仿医生的时候,虽然自己不是真的医生,但是把自己想象成医生。模仿超人时,就好像自己在天空中飞来飞去。玩家家酒时想象自己是妈妈。三岁的孩子就是这样凭借想象来扮演各种角色玩情景模仿游戏的。

另外,三岁的孩子,手的动作发展得更加灵活。吃饭、洗脸等日常生活的小事也可以不借助他人的力量完成。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变得非常自信。“我想“我要做什么的愿望和热情也是更加高涨。而且,他们也开始明白自己和他人、大的和小的等等这种对比的事物关系。

向有内容的画发展。

三岁孩子的这种日新月异的发展,同时也在他们的绘画中反映出来。由于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能够自由地画出大大小小的圆圈和横的、竖的线条,画画时他们是事先想好要画什么然后再动手画。例如,孩子会画一个大圆当作爸爸,画一个小圆当作妈妈,然后再画一个最大的圆当作家。并且,孩子还会讲述发生的故事情节:“爸爸和妈妈吵架了,爸爸还把妈妈气哭了”等等。

在此之前,孩子只用单独的词语表示一个一个的圆圈的意思,而现在,孩子把这些联系起来,逐渐演变出了故事情节。孩子给这些毫无意义的随便画出的线条圆圈赋予意义,手按照这种意义来画,最终,这些线条和圆圈变成了能够表达、象征孩于感受的东西。

看到这样的画,妈们大概就能明白为什么不能过早教孩子画具体形象了吧!看到孩子画的满是圆圈的画,请你们不要不高兴,反而要发自内心地称赞他们。有时候,也要听听孩子讲的故事,把它记录下来,标注好日期。把这些画作为纪念保留下来,对孩子来说是再好不过的礼物。

“头部人像”登场。

三岁左右,圆圈上画上点和横线的"头部人像"形象开始在孩子的画中出现。孩子给点和线赋予各种意义,表征能力进一步发展了。这种能力同时体现了语言能力的发展。语言的发展,使孩子能够在脑海里浮现当前没有摆在眼前的事物,使孩子重现影像的能力迅速增长。这种能够表达语言含义的三岁左右孩子的绘画,就像下面的这幅。即使我们看起来好像画的是同一面孔,如果问到孩子,他会回答:“这个是妈妈,这个是爸爸,下面的是小宝宝。”他已经能够用表征的手法表现自己周围的人们。

用极具表征的手法表现现实生活事物的线条,是三至四岁儿童绘画的显著特征。因此,这个年龄段的绘画也被称为“表征主义时代”。这个时期的画,是猿猴无法画出的,正处于向具有人类独特表现手法的绘画转化的时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个阶段,千万不要斥责孩子:为什么不画耳朵?为什么没有手和脚?等等。更不要犯愚蠢的错误,去教孩子如何画人物形象。请你们认真听听孩子充满亲身感受的画作的内容,愉快地守候、欣赏着孩子在绘画方面令人惊叹的进步。

孩子特有的拟人化表现手法。

那种认为各种物体、植物、动物和人类一样是有生命有思想的理论,叫做“泛心论”(万物有灵论)。

孩子经常把太阳公公画成有鼻子、眼睛的笑眯眯的模样,就好像太阳公公是他们的好朋友。这种把非人类的东西画得像人类一样的表现手法叫“拟人化表现手法"。这是三岁左右始的幼儿期儿童绘画的特征之一。

三到四岁儿童绘画要点摘要

1、绘画工具:不要给孩子很多种颜色,只 需一种颜色。粗笔细笔都可以用。用色从无色(黑白灰三色)开始。

2、让孩子多读绘本,培养一个脑海里对各种事物有丰富印象的孩子。

3、最好记录下孩子对画的解释和说明,标注上画画的日期。这样可以看出孩子画画的变化,做为孩子的成长记录是非常有意义的。

4、如果教过画形象,妈妈要让孩子像三岁的孩子那样画圆圈。画的时候,把大圆圈和小圆圈区分开画,同时和孩子聊聊画画的感受,用画圆圈来代表各种事物。


四到五岁

1.终于可以画出形象了。

2.开始了凭印象画画的时期。

3.绘画作品中除了有头足人像,还出现了 头体二足人像。

4.绘画作品像商品目录一样,各种事物无秩序排列。

绘画要点

欣赏孩子的绘画作品时,不要仅仅看孩子画了些什么形象,更要认真听听孩子的讲述。

四岁前后,孩子凭印象画画。

从头部人像到头足人像。

发展得早一点的从三岁半开始,普遍情况是从四岁左右开始,孩子在画头部的基础上画出手和脚,形成了所谓的“头足人像”。尽管画得像外星人,但即使是大人也能明白他们画的是人。于是,周围的成人开始想去提醒孩子:“是不是还长着脚呢?”这样插嘴干涉孩子的大人,由于是无意中这样做的,不知道自己这样做,对孩子来说带来了怎样的危害,也因此更加感到困惑。

为什么说这对孩子是危害呢?因为它否定了孩子好不容易从自己的认识中获得的表达形式。成人是通过文字来确认和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还不会写字的孩子通过自己的画来一一确认自己的想法、发现和认知等。“头足人像”是孩子对什么是人类的认识过程的表现。

比如说,有妈妈这样一个“人”。这个人有头发、眼睛、嘴、手和鼻子。而且,这个人还有胸部、腹部、肚脐、腿和脚。除此之外,爸爸只有小的乳房,而妈妈有较大的乳房。所有这些,是妈妈作为人所具有的特征。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步认识这些事物、人类所具备的特征。

孩子三岁时出现的只用圆圈、点点、横线所画的“头部人像”,是孩子只用脸部和头部去表现人类。也就是说,这个时期的孩子,印象最深的就是“脸”。对于孩子来说,从婴儿时期就开始总是在眼前不停地说啊、动啊的嘴和眼睛是印象最深刻的,所以孩子才用脸部来表现人的全部。

但是,人类从幼儿时期,就开始了用两脚直立行走。人类不再像狗一样用四肢行走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孩子的意识中,腿和脚的存在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所以,脸部的下面直接添上了腿脚。当然,这个时期画手的孩子也是存在的。孩子就是这样用画来表达:对自己重要的东西是这样的,这样的从头部人像到头足人像,然后到头体二足人像,孩子的认识程度就是这样逐步发展的。

如果在这个时期成人教给孩子如何画画,就是剥夺了孩子认识事物的乐趣,甚至是挫伤了孩子认识世界的积极性。成人如果这样做就是阻碍了孩子成长为人的最重要的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没有比这更严重的罪过了。

凭自己的印象画画。

孩子到了四岁,就可以让他们以“我的爸爸”、“我的妈妈”等主题来画画了。从这时候开始,孩子可以凭着在脑海中浮现的爸爸、妈妈的形象来画画。三岁的孩子,可以开始有目的地绘画,并且中途不再改变开始赋予图画的意义。四岁的孩子,可以通过语言来描述画画的内容,并且结合脑海中的印象,画出多少有点儿像样的形象来。

和母亲不同的父亲,尽管当时没有在眼前看着,也能凭着印象知道父亲是有胡子、戴眼镜的。而且不是一般印象中的父亲,孩子够抓住自己了解的父的姿态及特征。于是,孩子的脑海中形成“父亲是这样的”印象,并把它动手画了出来。孩子想要画出来的,是只有孩子能了解到的事实,即孩子内心的真实。

印象深刻的画得大。

假如孩子画的妈妈嘴很大,那是因为孩子倾向于把自己印象深刻的东西画得很大。时而训斥自己,时而亲切地和自己说话的妈妈,是个爱唠叨的家伙。这就是孩子捕捉到并存在于内心的事实。如果用绘画来表现的话,孩子就会画出一个嘴巴很大的妈妈。因此,希望这个时候妈妈不要说:“啊?我的嘴没有这么大的!”

不要把孩子的画和大人的画用同样的标准来评价,必须承认,孩子的画是用来反映存在于孩子内心的真实的东西。只要上前问问孩子“这个,是谁?”就好了。如果孩子回答“是妈妈",就一定要高兴地说:“啊,在画妈妈呀!”因为在孩子的感情生活中,妈妈的存在价值得到了肯定,还有比这更值得高兴的吗?所以,嘴大点儿什么的,根本不是问题。

四岁半后的画,看起来就像商品目录一样杂乱无章。

排列事物的罗列表达形式。

从四岁开始不到五岁的时期,孩子喜欢在一张纸上画出各种各样的形象。其中,有同一形象反复出现的情况,也有像商品目录一样,排列着形形色色的图案的情况出现。这种表达方式我们称为罗列表达。看起来孩子没有把一张画作为整体画面来归纳、整理。但如果你仔细听听孩子的解释,就能发现,在孩子的脑袋里,这些事物都是有关联,有联系的。这时,大人才会感叹:“原来是这样!”

另外,从四岁半开始到五岁的时期,孩子会画一个四方的线把家里家外区分开来,这是孩子的条理性表达方式在逐步提高的表现。

用同一画面表达时间流逝。

把时间的流逝在同一画面,同时表达出来的方式我们称为同存表达。

四到五岁儿童绘画要点摘要

1、给孩子一种颜色就好。如果孩子想用多一点颜色,最多给他6种颜色。除了细的签字笔之外,还要给孩子准备马克笔,蜡笔,圆珠笔,铅笔等。

2、如果教过形象

在这个年龄段,形象绘画本身已经不是问题,问题是孩子有可能总是画同一类型,图案的画。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应该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让孩子广交朋友尽情玩耍。这样的话,孩子绘画的内容也会变得丰富起来。另外,家长要多听听孩子对绘画内容的讲述。


五到六岁

1.并不是把经历过的事情按照自己看到的样子画出来,而是把感兴趣的事情按照自己的认识画出来。

2.开始给事物建立秩序,并开始出现“基底线”。

3.能够把听到的事情在头脑里形成印象并画成画。

绘画要点

1.请家长不要说孩子画的形象奇怪、可笑。

2.仔细倾听孩子画中所表现的各种关系

五岁前后,能画出有序排列的事物形象。

能够抓住事物的特征及形象。

孩子到了五岁左右,渐渐明白了各种事物各自具有的特征。他们明白了人是长有头、脖子、肩膀、肚子、腿、膝盖的东西,同时也明白了这些事物之间的关系。因此,不会再像四岁的孩子画的头足人像那样,直接从脑袋上画出手来。不仅如此,五岁左右的孩子还明白了人是穿着衣服的,于是开始画起了穿衣服的人物。

按照兴趣来画画。

尽管如此,孩子毕竟才只有五岁左右,还不能够把事物之间的关系恰到好处地在绘画中表现出来。由于他们只按照自己认识到的去画他们感兴趣和关心的事物,所以有时尽管知道人是长着耳朵的,但还是会按照当时的兴趣不画耳朵。

不是按照自己看到的,而是按照自己认识到的,只画自己感兴趣和关心的事物。这种现象是四到八岁左右孩子绘画的特点。我称之为“感觉的写实主义”。这种倾向一直会持续到孩子九岁左右的绘画转化期。

五岁半后,用基底线表达关系。

基底线的登场。

孩子五岁半以后到六岁左右,开始对事物之间的关系逐渐有了兴趣。比如,孩子对捉迷藏的游戏感兴趣一般是在五岁左右。这是一种建立在捉和被捉关系上的游戏。明白了剪刀、石头、布之间的关系,孩子这时候开始能玩石头剪刀布游戏。孩子开始能够理解各种各样的关系,我们也同时能看到孩子在试图用绘画来表达这些关系。我们以表示地面或水平面的线条——基底线为例。一条横着画的线条,就有了地面上和海水中的分界,它表现的是一个世界。基底线成了把事物之间的关系转换至二维平面世界的秩序建立的基础。从四至五岁的商品目录式的罗列(一维空间的并列表达方式),开始过渡到了“系列化的表达方式”。

因此,在这段时期,欣赏孩子的作品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听听孩子讲述画里的这种关系。在孩子二至五岁半的那段时期,我们只要问问孩子“这是什么”就可以了,而到了现在这段时期,我希望家长仔细问问孩子:“谁?在哪里?在干什么?”为了让孩子能画出更多的故事情节,家长请尽量去丰富孩子的生活吧。

这个时期的孩子,最喜欢在幻想世界中做角色扮演的游戏。角色扮演游戏是一种培养孩子想象力的游戏。作为发展想象力的重要阶段,人的一生里,没有比这个时期更重要的了。

能够把对故事的印象画成一幅画,这也是五岁孩子的重要特征之一。对于培养五岁孩子的绘画能力,丰富孩子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丰富孩子的想象力,请多给孩子讲民间故事和各种传说故事。如果孩子喜欢的话,他会一遍又一遍地央求你讲给他听。请做那种总是让孩子央求你讲故事给他听的父母。一旦孩子成为一个爱听故事的孩子,他就会成长为爱画画、爱讲话,对各种事物有丰富印象的孩子。如果父母不擅长讲故事,就念书上的故事给孩子听吧。

孩子是从实际的知识出发,迅速在大脑中形成对事物的印象,最后扩展为幻想的。绘画方面,是从眼睛见到的东西和大脑中记住的东西开始扩展绘画内容范围的。如果只让孩子画眼前看到的事实,就是在抹杀孩子对事物的印象。希望家长经常鼓励、赞美孩子凭印象画出来的画。

五到六岁儿童绘画要点摘要建议

绘画工具

这个时期的孩子非常享受分区涂色的乐趣。给孩子准备12色的蜡笔或其他绘画材料。但是,如果孩子喜欢用单色,也是可以的。和油画棒相比,还是给孩子用蜡质较多,质地较硬的蜡笔好。

如果教过画形象

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无论如何,早晚都会开始画形象了。所以,画形象本身不是什么问题,问题在于孩子有可能总是画同样题材,内容,形式的画。请家长仔细倾听孩子讲述他们绘画重的故事,还要尽量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


六到七岁

1.坚决地使用利用基底线建立事物秩序的方式。

2.能画出图案纹饰。

绘画要点

1.绝对不要用画得好、画得不好来评价孩子的画。

2.重视和孩子之间的谈话,多问孩子画里画的是谁、在哪里、在干什么等。

3.不要让孩子总看电视。

4.把有趣的生活经历作为绘画的主题让孩子画出来。

5.读绘本给孩子听,讲民间传说或自己记忆中的故事给孩子听,时常让孩子把故事画出来。


七到八岁

1.基底线转变为水平线或地平线。

2.开始分别从正面侧面背面三个角度画人物肖像。

绘画要点

孩子的画逐渐变得让成人一看就能理解,成人要去体会孩子的心情,仔细欣赏孩子的作品。

开始对成人和孩子的社会有所认识。

分别从正面、侧面、背面三个角度画人物肖像。

前面,我们了解了六岁之前儿童绘画发展的过程,欣赏了孩子们的作品。这一时期是孩子以涂鸦为中心的重要绘画阶段。

孩子到了七岁左右,与其说是用线条来画画,不如说是用线条围起来的面来进行表达。同时,开始分别从正面、侧面、背面三个角度画人物肖像。一旦开始从侧面画人物肖像,紧接着到了八岁左右,孩子就会开始画有动作的人物肖像。请家长满怀喜悦地关注着孩子的这一成长过程。


九岁以后

开始追求画出眼睛见到的真实景象。

绘画要点

进入视觉写实主义时期。

到了九岁,孩子终于开始采用和成人相同的观察方式,画法也开始向写实的手法转变。在绘画方面,九岁是孩子迈向成人阶段的第一步。

就像我们前面说过的,四至八岁的孩子,是按照自己的感觉和认识画“感觉的写实主义画”。

而到了九岁左右,孩子开始按照亲眼所见来画,孩子的画开始有变成成人画的趋势。对这种趋势,我称之为“视觉的写实主义”。

六到九岁儿童的绘画要点摘要

绘画用具

1.这个时期的孩子可以使用任何绘画工具。

2.如果孩子总是画电视里的人物角色,或只喜欢临摹,家长就应该多跟孩子讲讲生活中的事或传说故事,帮助孩子去发掘绘画主题。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创造力即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解决未来问题的思维能力。它并不是漫无边际、天马行空式的创意发明,而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帮助人类适应不同环境的生活和生存能力。
当孩子在绘画时,父母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创造性绘画的基础。
孩子的绘画素材来源于生活。因此,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就显得格外重要。平常,父母要多带孩子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给孩子多一些表象。孩子有了表象,就会在大脑中形成记忆,大脑再对这些表象进行加工。时间长了,他们就容易形成一定的概念。
孩子在进行创造的过程中,先以想象为先导,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的意向,就不可能进行创造。而这一切都是以孩子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家长平常可以多带孩子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比如:带孩子去科技馆、动物园、银行等等地方看一看。还可以多带孩子与大自然接触。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孩子的教科书。孩子会得到丰富的表象。
比如,孩子在大自然里会观察到各种不同的大树。他们会了解到大树有树干、树枝、有树叶。每种树叶的形状都是不一样的。在树叶上面,还有叶脉。枫叶的叶子象小手掌、银杏树的叶子象一把扇子、还有的叶子象飞毯一样大。父母还可以让孩子来进行想象。
带孩子去公园的池塘里看鱼,孩子会看到各种不同的鱼。它们的形态、特征和颜色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还看到小蝌蚪。这些小动物孩子们都很喜欢,往往会观察很久。以前,我就经常带自己的孩子去公园,孩子每次都看得不想走,连地上的小蚂蚁她也看得津津有味的。这丰富了她的生活经验。
2.绘画内容的选择要留给孩子想象与创造的空间。
孩子的绘画活动有三种:
命题画意愿画装饰画其中,意愿画是指不规定孩子画什么主题,由孩子自己决定,根据自己的想法去画画。意愿画能满足孩子表达的愿望,能更好的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父母可以启发孩子,根据他们的兴趣来选择绘画主题。孩子没有了主题的限制,会有各种想法冒出来。老师在幼儿园里给孩子上绘画课时,也会让孩子画意愿画,并不限制孩子。有的孩子在刚开始画的时候,创造力并不是很好,但是,一段时间以后,我们会发现孩子的创造力是非常强的。在画画时有的孩子选择了这样的主题:
吸尘飞碟:(孩子看到马路上的灰尘太大了,于是就想画一个吸尘飞碟,这样就可以把整个地球的灰尘都吸走。)
奇特的交通工具(孩子每天在上幼儿园时,路上有时会很堵,所以就想到了一款奇特的交通工具。它很小,能在较矮的地方飞,能快速绕过障碍物飞到幼儿园里。)
我的房子(孩子的房子有很多功能。孩子在房子下面画了车轮,想去哪就去哪。还画了象机翼一样的翅膀。)
3.父母的创新思维是激发孩子创新热情的主要手段。
现在,处处都在讲创新精神。创新精神能让一个企业充满活力,在行业中更具有竞争力。父母和孩子也是如此。如果父母平常没有创新思维,长期下来,自己都会感到很枯燥无趣。如果孩子是这样的话,就不能发展出他的创造力,也不能在一群人中快速脱颖而出。
因此,父母平常要用创新思维去影响孩子,孩子慢慢就会具有创新意识。父母可以这样做:
【1】变换绘画形式。
经常变换形式,孩子会感到很新颖,他们也会体验到创新带来的乐趣。平常孩子在画画时使用的都是水彩笔或者是蜡笔。除了用这些笔来画物体的轮廓和涂色以外,还可以用手指和脚趾来做画。
如:手指画,就是用手指蘸颜料,然后在画纸上画画。用小手指点出来的图案和用画笔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孩子会感到很新奇。孩子可以用手指的不同部位来点画。比如:用指尖来点画、把手指侧过来点画、用手掌来印画。孩子还可以在他的脚趾上来画画,这是非常有趣的。父母要多启发孩子,让他们想出更多的绘画形式出来。
2】改变绘画材料
单一的绘画材料会让孩子感到索然无趣。因此,父母可以为孩子多准备一些绘画材料,供孩子选择。准备的材料有:
水粉、拓印材料(把蔬菜切开、可以用花菜、胡萝卜、藕、芹菜的切面进行拓印、小瓶盖、印章)、刮画、水彩颜料(吹画)、瓜子壳、布、树叶(粘贴画)、小棉签(点画)。
孩子在画画的过程中,不限于仅用蜡笔来画画。孩子可以使用很多材料来做画。在做画的过程中,他们自己会考虑,我想画的物品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添加进去好?这又能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
当我们给孩子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时,孩子就能根据自己的喜欢大胆去使用了。我看到有的孩子在画花瓶的时候,很喜欢用蔬菜的切面在花瓶上进行拓印。既有自己画的,又有拓印画,能展示不同的图案。
当成人给了孩子这种提示后,他们自己还会想出用各种物品来创作。有孩子会告诉老师:“老师,我还可以用棉花粘在我画的棉花糖上。我的棉花糖上有能量糖,叫魔力棉花糖,吃了以后就有魔力了。”
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会因成人的引导而爆发出来。这些物品一般家里都会有,父母可以多给孩子提供一些。
4.父母要用语言对孩子进行引导,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心里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重要条件。
如果父母平常太严肃,孩子就不敢放开自己去做一些事情,怕自己的想法会遭到父母的嘲笑。而一句鼓励话或是充满趣味的话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与创造力。
因此,父母要用积极的态度和生动的语言去与孩子交流。幼儿园的老师就是这样,她们会模仿幼儿的口吻来说话,所以孩子特别喜欢,在开展集体活动时孩子会很积极,也敢大胆的进行创造。
在生活中父母在带孩子出去玩时,看到蜗牛后可以对蜗牛说:“小蜗牛,你爬得太慢了,我给你画一双翅膀吧!这样你就不用慢慢爬了,可以飞翔了。”孩子在听到后,是不是会很感兴趣呢?接着还可以问问孩子,你想给蜗牛画什么呢?以此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父母要用语言引导孩子,激发他的创造力。
5.父母要用积极的态度评价孩子的作品,多看到孩子的优点。
孩子画的画,有时候并不是成人眼中很标准的画。圆要画得很圆,色彩一定要很鲜艳才画得好。孩子的画表现出来的,是他对所观察到的事物的加工和他的内心世界,没有好坏之分。因此,父母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评价孩子的作品,而是要从孩子的角度上去积极的评价他们的作品。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和赞美。他们的肯定会让自己更有创造的动力。父母在评价孩子的画时,可以这样鼓励孩子:
“这是你创造出的小花,一朵绿色的小花,很漂亮呀!”“这是什么小动物呢?我从来没有看过,你能说一说吗?”“这是你自己想出来的,你动了脑子想。”“你创造出来的这样东西,叫什么呢?你给他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吧!”“妈妈看到你的画里,好象还藏了一个故事,真有趣,你能讲给我听吗?”
最后,妈妈还可以把孩子的画拍下来,发到朋友圈里,或者是挂在家里的墙上,让一家人来欣赏。当父母对孩子的作品进行肯定并充满好奇心的时候,孩子会劲头十足,会更有创造力。
日本教育家鸟居昭美曾说:“幼儿的画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听的。”
别在乎孩子画得好看不好看,而是要听听画里有什么故事。当父母孩子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绘画环境,多鼓励孩子,孩子的创造力就会象发动机一样,他会持续地去创造他的绘画作品。

绘画给孩子带来的意义
儿童在绘画时,不断地将现实、主观意向和绘画活动几个方面进行协调。而绘画本身也是一个协调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儿童的绘画表现来直接地观察到其心灵的轨迹。儿童绘画具有率直性、求全性、符号性、动态性、稚拙性、夸张性、开放性、自由性等特点。

率真性是很多儿童通过绘画表现出诚实、坦率和真诚的特征。他们的真实与成人的客观写实是不一样的。客观的真实和逼真他们是做不到的。儿童绘画标准更侧重的是对不对,而不是象不象。孩子不断地表明自己对事物的认识状况,往往没有成人的伪装,而是自然流露。

求全性是指儿童绘画时,往往将不同角度看到的东西,及知道的、想到的或彼此无关的东西都拼凑罗列到画面上,直到画满为止;并且把从外部看不见的物体也画出来,画成各物体之间互不遮挡。这种求全性,还表现为宁肯让部分重叠出现,也不肯少画。

如画侧面的人像也要画两只眼睛。求全性表现出了儿童的认知特点。这种求全性源于儿童对事物认识的渴求,源于儿童对世界认识的不完整性。

幼儿进行绘画创作,对他们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
1. 幼儿的绘画活动可以发展幼儿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还能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人的大脑信息80%来源于视觉,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幼儿绘画是靠表象来作画。而表象取决于感知,感知又离不开观察。孩子会在已有的认知上进行想象,并且进行创造。画出人们从来没有看过的物品。
我看过很多孩子画的画,他们的作品非常幼稚,但是充满童趣。孩子在宽松的氛围中,能大胆进行创造,有时,他们的画面并不协调,也不合逻辑,但是具有创造力。他们会从自身的经验出发,而又不受经验的限制。
2. 幼儿的绘画活动是训练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重要途径。
幼儿在绘画中会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他们要用到眼、手、脑等等感官。眼睛要细致的观察事物,双手要进行操作,大脑要思考画什么、如何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精细动作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手指和手腕能配合一致。孩子在绘画活动结束后,还会用语言来介绍一下他的作品内容及寓意,因此,能发展孩子多种感官。
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手的活动关系到脑的发育,手指动作的训练对脑细胞能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手的动作和思维活动直接联系,复杂的动作对孩子的思维起着积极的作用。
3.幼儿的绘画活动能形成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幼儿的个性品质是指幼儿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兴趣、爱好、能力、气质和性格等等。
绘画能带给孩子愉快的情绪体验,孩子会对绘画产生兴趣,能增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通过绘画,孩子还会富有同情心,能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有的孩子开始因为不会画,对画画不感兴趣,但是随着他们绘画技能的提高,孩子感到绘画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美好的情感体验。还会画找不到家的小鸟,希望人们能帮小鸟找家。
另外,孩子在绘画中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事物的喜好。会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之间的联系,还会将自己的情绪情感投射到物体本身,用一种十分感性的方式来理解这个世界。


相关专辑:卡通鳄鱼热带鱼蜜蜂粽子柳树云朵孔雀恐龙小白兔棒棒糖幼儿母鸡鸽子大树粘贴画烟花创意花朵草莓螃蟹七星瓢虫山羊1一9岁羽毛向日葵圣诞袜女孩
相关阅读
排行
6一8岁儿童美术步骤 超简单简笔画粽子3到5岁儿童美术画入门 超简单小学生彩4~6岁少儿绘画步骤 实用简笔画风筝怎一二三年级儿童学画 创意小学生简笔画风三岁儿童画步骤 简单简笔画风筝的画法10一15岁幼儿手绘画步骤大全 一步一6岁幼儿美术步骤大全 超简单小学生彩色三岁少儿学画 可爱彩色简笔画风筝怎么画8一12岁儿童画画详细步骤大全 简单简4~6岁儿童学画图片 超萌彩色简笔画粽
最热